少儿编程教育是否在重蹈覆辙?你怎么看?
教育的核心在于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和成长。马术、高尔夫、击剑、冰球等活动不仅传授规则和优雅,还能增强孩子的体魄。而少儿编程则侧重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这些活动各有侧重,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它们可以并行发展。
少儿编程的真实效果
然而,许多少儿编程机构在宣传时往往夸大其效果,仿佛编程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实际上,少儿编程只是一种工具和学习方法。我们必须承认,少儿编程确实能在逻辑能力和专注力方面对孩子有所帮助,但它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情商,也无法让孩子变成神童。
家长的理性选择
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格外关注。然而,家长们在面对市场上各种广告时,应该保持冷静,深入了解各个机构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这才是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教育态度。
儿童编程怎么样?
近年来,少儿编程的热潮愈演愈烈,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许多家长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考虑,纷纷为孩子报名参加“少儿编程”培训班。然而,学习“少儿编程”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并不一定如预期。以下是对少儿编程几大卖点的分析。
少儿编程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首先,我对“编程能够提高逻辑思维”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编程中涉及的判断、循环等逻辑结构,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孩子真的需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吗?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会深有体会,孩子的好奇心极强,发散性思维活跃,常常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在我看来,对于孩子而言,发散性思维比逻辑思维更为重要。当然,如果孩子的思维过于活跃,发散性思维过强,那么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可能会凸显,但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我个人一直认为,逻辑思维中包含了一定的惯性思维成分,过于强烈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这也是成年人往往缺乏奇思妙想的原因之一。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绝对不是同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孩子花费过多时间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自然会减少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因此,在“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发散思维比逻辑思维更重要”的前提下,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而强迫学习“少儿编程”。
有人说少儿编程就是一个骗局!你怎么看?
题主还记得几年前风靡一时的机器人(例如乐高)吗?至今,这些产品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自从少儿编程被广泛宣传后,各大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机器人编程”的概念。虽然我为孩子同时报了乐高和编程课程,但我内心更倾向于将它们视为一种“长线投资”。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回报,但从长远来看,或许会有所收获……呵呵,这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我自己也觉得有些如此。
我孩子三年级时自学Scratch,四年级开始学习C++,每周上一次课。由于其他学习内容较多,练习的时间也很有限,只有在竞赛前进行突击训练。结果在去年的本省NOIP小学组(许多省份并没有这个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打算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因为孩子并没有特别强的天赋,与其过度投入,不如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题主提到的“奥数”。
我们当地没有专门的奥数择校,但许多家长仍然从一年级开始为孩子报班学习这门课程,包括我在内。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对数学的理解虽然自认为只是一般,但我非常清楚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尽管孩子并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我仍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那么,为什么在谈论编程时又提到了奥数呢?这是因为根据我孩子目前的学习情况,他的数学能力直接影响了他学习编程的效果(当然,我们学习的是信息学编程,如果只是玩简单的“少儿编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需要太高的数学水平——更准确地说,在花了很多钱之前,你是感受不到的)。他能够和一群初中生一起学习信息学,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数学能力相对较强,而其他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反对奥数,却对编程趋之若鹜。难道他们真的研究过编程,还是以为孩子学习了编程就能像那些机构宣传的那样,长大后成为比尔·盖茨、扎克·伯克或雷军等成功人士?说实话,你以为那些教师是如何进入这些职业的?任何一家机构的优秀教师都不多,更多的只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才选择了这份职业,呵呵!
如果只是想玩玩编程,就像许多人学习钢琴一样,纯粹是为了娱乐,并没有打算深入学习或考级,那么就随意玩玩吧。如果你希望孩子凭借编程一飞冲天,我还是建议你认真考虑一下被许多人批判的奥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