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火的少儿编程,是在贩卖家长的焦虑吗?对此你怎么看?
当然,这并不是焦虑的简单贩卖。所谓的焦虑,源于个人未满足的欲望与他人境遇之间的对比。真正的焦虑贩卖,是通过高标准的价值观告诉所有人:你也应当这样生活。家长们的焦虑主要在于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落后。如果家长仅仅因为看到其他孩子在学习编程,就强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习,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这是不明智的选择。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使能”孩子,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体验,让孩子自主决定。要让孩子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首先必须让他们主动了解世界,学会收集和分析信息。
在谈到少儿编程时,家长应避免盲目跟风或拒绝,而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为什么要学习编程?学什么?如何学习?然后做出理性的判断。
1. 为什么要学编程?
1.1 重要性
首先,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学习编程并不是仅仅为了将来成为程序员。就像学画画不一定意味着将来要当画家,学习编程的目的在于培养编程思维。学外语是为了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而学编程则是为了掌握计算机这一强大工具。
1.2 能力培养
学习编程对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显而易见。此外,编程还能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创造力、实验能力、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等多种能力。
1.3 态度培养
编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养成严谨、有条理和不断优化的良好习惯。
1.4 升学加分
这方面无需赘言,可以直观地参考清华大学2019年的自主招生简章。值得注意的是,Scratch无法实现复杂的逻辑,对于12到15岁的初中生,Python是一个较为适合的选择。以下是一个Python代码的示意图:
学习编程应当循序渐进,切忌过于炫技。对于儿童而言,编程课程应当旨在激发他们的兴趣,过于晦涩和乏味的内容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编程课程设计需要充满趣味性,最好能将孩子们熟悉的卡通角色融入到编程过程中。
除了教师讲解基本的编程原理和示例,搭建一个自组织学习环境(SOLE, self-organized learning environment)也将大有裨益。SOLE旨在利用6至13岁孩子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来驱动学习,帮助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分组学习,学生们可以相互协作,解决编程中的难题。
不少家长担忧长期使用电脑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这需要在少儿编程课程设计中加以考虑。建议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应限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并安排适当的课间休息和眼保健操。对于00后的孩子而言,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完全不让他们接触屏幕是不现实的。只要合理安排,少儿编程便不会对视力造成显著影响。
国外有哪些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少年儿童学习编程?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以下国家发布了支持少年儿童学习编程的相关政策:
以色列的编程教育政策
2010年,以色列将编程课程纳入高中必修科目,并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童便要接触编程知识。
日本的编程教育推广
2012年,日本在中小学中推广编程教育,致力于普及这一重要技能。
美国的编程倡导活动
同年,奥巴马总统发起了“编程一小时”活动,呼吁全国学生积极参与编程学习。
英国的编程课程政策
2014年,英国政府宣布将计算机编程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要求所有5岁及以上的儿童必须学习编程,强调这是一项从5岁到16岁的教育必修课。
美国的K12教育体系改革
2016年,美国将编程课程整合进K12教育体系,并投入40亿美元推动少儿编程教育,要求高中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计算机编程学分。
澳大利亚的编程教学引入
2016年,澳大利亚正式将编程课程纳入全国的必修课程。学生从10岁便可开始学习编程,培养编程思维,而在12岁时,他们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编程操作。
英国编程教育的再次加强
2017年,英国政府重申了编程课程的必修性,确保所有5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编程教育。
未来教育的推动
同年,奥巴马前总统在北京召开的未来教育大会上重申了对少儿编程的重要性,强调要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赢得优势。
韩国的编程课程引入
2018年,韩国将编程课程纳入小学的正式课程中,旨在提高儿童的编程能力。
日本的义务教育计划
2019年,日本计划于2020年将电脑程序设计纳入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以进一步推进编程教育。
少儿编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自2018年起,少儿编程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众多优秀的企业,如编程猫、TDOG青少儿编程、童程童美和小马王等,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不少企业的融资额已达到数亿元,充分表明市场对少儿编程教育的信心和期待。
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编程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浙江省已将编程教育纳入高考成绩,未来将其他地区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少儿编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前景广阔,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