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花少儿编程-少儿编程,信奥赛,CSP-J/S,蓝桥杯

少儿编程是如何进入全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

少儿编程课程 99℃ 0

少儿编程是如何进入全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

少儿编程是如何进入全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

美国在推广少儿编程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拨款高达40亿美元,以为全国K12阶段的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教育方案。

韩国自2018年起,全面启动了中学编程课程的推广工作,旨在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日本则从2020年开始,积极推动编程与数学的结合,强调编程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英国,编程教育被纳入了5至16岁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学生从5岁开始便接触Scratch编程语言,培养他们的编程基础。

中国也在不断推进少儿编程教育的发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编程学习资源和课程。

少儿编程发展目前势不可挡,未来前景如何?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编程工作是一项极其耗费脑力的职业,挑战重重,考验着个人的毅力和意志力。这项工作要求高度的严谨性和有序性,需要投入大量的青春,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因此并非所有人都能胜任。我国的编程教育目前主要从六年级开始设立“编程课程”,旨在为未来的编程人才打下基础。然而,对于六年级以下的小学生,过早地引入编程教育可能有些拔苗助长,因为六年级是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这就好比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整体就会动摇。

编程人才现状与前景

学者们指出,尽管目前我国编程人才的薪资水平较高,但所付出的努力同样艰辛,市场对于编程人员的缺口并不算大。一般情况下,编程人员的职业生涯大约能够维持20年,超过45岁后,思维能力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不少参与编程专业学习的毕业生在经过短短一周的实习后就选择退学转行,因为这份工作需要冷静的思维、稳定的心态,以及能够忍受孤独的人才能够胜任。虽然很多人从薪资的角度看好编程工作,但越来越多的人却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少儿编程教育的未来发展

如果全国范围内普遍开设少儿编程教育,势必会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假设未来每年对编程人员的需求为10万人,而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出的编程人才达到了100万人,这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得不偿失。因此,建议各省、市、区、县及镇级的学校系统开展摸底工作,筛选出符合编程人员特质的学生,组成专门的编程专业班。由教育部提供专业的教材和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培养合格的程序员,还能节省国家的教育经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少儿编程有哪些?它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随着国内STEAM教育理念的普及,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了创客教育、少儿机器人培训以及3D打印课程等。这些课程虽然载体各不相同,但其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宗旨是一致的。曾几何时,少儿机器人培训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尤其以乐博乐博为代表,其成功上市标志着这一行业的成熟。目前,机器人培训主要使用乐高积木或一些韩系品牌的设备,虽然也有部分国产品牌参与,但它们的竞争力通常局限于某些区域。

3D打印课程的独立性较弱,通常与创客教育相结合,发展情况在近几年相对平淡。而大约在2010年左右,国外引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即将传统机器人培训中的编程部分单独提炼出来,不再与积木机器人结合,而是以游戏为载体。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少儿编程工具Scratch在国内引发了青少年学习编程的热潮,随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自主品牌,如编完边学、编程猫等,这些品牌得到了国内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吸引了大量融资,前景可期。

面临的挑战

尽管少儿编程项目在近年来蓬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少儿编程并非教育的刚需,市场的认可度不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接受度相对较高,但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少儿编程课程的普及程度却较低。这与中国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文化课培训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眼中的刚需,优秀的文化课培训机构不愁招生,即使是地方性的品牌,只要拥有良好的口碑,家长们就会自觉为孩子报名。

此外,才艺特长培训班如舞蹈、乐器和武术等课程也受到家长的青睐,在孩子完成文化课后,家长们通常希望孩子能有所特长,因此才艺培训也被视为刚需,但可选择的项目较多,学员自然相对文化课少一些。在寒暑假期间,少儿编程课程有一定市场,家长们愿意尝试,但假期过后,大多数家长往往仍选择文化课作为优先。

最后,教育载体的不稳定性同样影响了少儿编程的推广。尽管STEAM教育理念在国内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许多家长也对其有所了解,但由于教育还在发展阶段,积木机器人刚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紧接着出现的3D打印和少儿编程,导致各机构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未能积累出良好的口碑,这使得一些家长将STEAM教育视为噱头,难以体现机构宣传的真正价值。

你认为少儿编程教育未来前景如何?

感谢您的邀请。若不是看好少儿编程教育的未来,我们也不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并且持续付出。任何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经济和教育政策息息相关。

政策背景

首先,从政策的大环境来看,国外的少儿编程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了编程课程。例如,在美国,编程课程已覆盖幼儿园和中小学,备受欢迎;在英国,编程被纳入国家教学大纲,是6至15岁学生的必修课;而在日本,编程成为家长们最希望孩子学习的技能之一。

在我国,自2017年起,关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政策几乎每月都有更新。2017年7月,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编程课程将进入中小学课堂。2018年1月,教育部宣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将纳入全国高中新课标。在同年的4月,南京教育局将编程列入中考特招生的范畴;8月,浙江省正式将信息技术(包括编程)列入高考科目;11月,全国首套涵盖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教材在上海发布,并于次年开始使用。这些信息清晰地表明:不会编程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升学机会。

经济与技术背景

其次,从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未来的孩子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了解并学习编程已成为孩子们必备的技能。马斯克曾表示:“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由于人工智能而失业。”而李开复则更为悲观,他预言:“10-15年后,50%的人类工作将部分或全部被人工智能替代。”因此,少儿编程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如果孩子不懂得编程,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已成为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现实与课程角度

最后,从现实和课程的角度来看,编程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步骤时,编程训练出来的思维能够有效地将问题简化。这正是编程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还逐渐步入中小学课堂的原因。实际上,编程学习天然地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学习。通过编程,孩子们能够建立时间、顺序、空间和因果等重要的数学概念,同时在英文界面中执行命令,显著提升其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这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掌握编程技能,也将帮助孩子更容易获得名校的录取及海外留学的机会。

数字鸿沟的挑战

在此,我想提及一个相关的话题。全球范围内,严重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例如,在广东乳源县山区的11岁孩子浩东眼中,电脑是一种复杂而神秘的物品。他只在老师的办公室见过电脑,虽然认得键盘和屏幕,但对其他功能几乎一无所知。他从未接触过iPad,也没玩过微信,不明白上网的含义。在他的农村小学中,仅有的6台捐赠电脑只能用作老师的备课工具(报道来源:《中国青年报》宣金学)。

数字鸿沟所传达的是,在不同国家、地区和行业之间,由于对网络技术的拥有和应用程度的差异,信息获取及理解能力差异明显,导致贫富差距和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分化。正如马云所言:“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不在于有多少优秀的大学和中学,而在于最差的学校到底有多差。只有最差的学校变得更好,这个国家才会有机会改善。”

真实案例中,曾有来自山区的老师表示,他们的课程质量很好,他在购买后“悄悄”带回学校教授给学生,孩子们受益匪浅。虽然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行为并不被允许,但我们支持这位老师。商业利益固然重要,然而我们依然希望能为缩小数字鸿沟尽一份微薄之力。因此,我们的课程定价较为亲民,力求让三四线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家庭都能接受。未来是每一步思维的提升与迭代,是每一步成长的积累,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集合。我们真心希望,能与全世界的父母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

郑老师

郑老师

学历提升指导老师

[给他留言]